汇盈策略 三星堆文物修复师杨平:难忘和师父提取“青铜大面具”丨大国工匠·文物医生
封面新闻记者 雷蕴含汇盈策略
近日,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来自三星堆博物馆的杨平在此次大赛中获得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
他曾参与过三星堆遗址3至8号祭祀坑中一些大型青铜器的提取工作,包括“顶尊跪坐人像”“青铜大面具”等等。谈及此次获奖的感受,杨平冷静地表示:“这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但这是我整个文物修复事业之中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还是比较激动的。”赛后,杨平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这些年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感受与心得,从他的话语间,不难感受出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杨平
师父告诫,修复要沉得住气
杨平与文物修复的结缘,始于一场“阴差阳错”的选择。高考失利后,杨平本以为会与热爱的历史擦肩而过汇盈策略,却恰逢有学校首开文物修复的相关专业。“有很多人问过我,是否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我说实话,我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所以才能一直坚持。”杨平说道,“我对这个事业乐此不疲,哪怕休息,我的关注重点也在文物、历史。”
对杨平而言,文物修复从不是枯燥的重复。休假时,他也总爱自驾寻访乡间遗迹,在碑刻题记前驻足。这种跨领域的探索,让他在修复文物时,不仅还原了器物形态,更从文化脉络中读懂了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大量收集资料,对于文物修复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杨平说。
“文物修复师就像老中医,仪器只是辅助,最终还是需要我们来选择最为恰当的修复方式。”杨平解释,每件文物的病害各不相同,比如某个文物变形严重,那它最大的难度就是矫形;如果另一件文物缺失比较严重,那补配的环节就是耗时耗力耗工最多的。“总的来说,要坚持实事求是,根据文物的病害进行最小程度的干预,以此来设计修复方案。”
这种严谨和考究的工作态度,不仅仅体现在杨平一人身上。“我觉得我们文物修复师都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比如我的师父郭汉中老师就一直告诫我,对待这份事业要有敬畏之心,沉得住气。”
提前推演,跟着师父提取大面具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的提取,至今仍是杨平记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次下坑时有点紧张,但感到很神奇,有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时,他与师父郭汉中负责操作提取,“老师们提前很久就带着我们推演方案,以求保质保量地完成。”
杨平
“师父教我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思维。”杨平告诉记者,他在师父身上学到很多。修复一件文物,最重要的是思维,应该准备多个方案。如果一个走不通,就得想方设法换另一个,这样才能做得更好。并且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再寻求用最简单的方法、花最少的成本来完成文物的提取、文物的加固与修复。
如今的文物修复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活力。杨平介绍,“现在单位来了很多年轻人,许多高校也纷纷开设文物保护相关专业。这种变化背后,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杨平笑言,“当然,年轻人也要有动态的一面,我平时也会打打羽毛球,不能太‘老气横秋’。”
当年轻人愿意为碎陶片弯腰,为古铜锈驻足,文明的火种便有了新的传递者。“如果给年轻人提建议,我就说三个字:沉得住。”杨平这样说道。十几年来,杨平和其他文物修复师一起,用双手缝合时光的裂隙。在他们眼中,文物不是冰冷的古物,而是活着的历史——而修复的意义,便是让这些历史记得来路,也走向更远的未来。
(图据大赛组委会)汇盈策略
诚利和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中玉束哈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千方百计尽快阻断扑灭基孔肯雅热疫情 围绕人员密集场所统一开展蚊媒消杀
- 下一篇:没有了